一、定义
白发是指全部或部分变白的头发。
什么是病理性白发?
当人们到达一定的年龄,随着五脏六腑的功能自然衰老,头发细胞中的黑色素减少和络氨酸酶活性自然降低,这是正常的生理白发;如果年纪轻轻,毛乳头内的黑色素细胞减少或者络氨酸酶失去了活力,这就属于病理性白发,一般分为:青少年白发,中年须发早白,先天性少白头,产后白发等。
二、白发的成因
(一)西医
其病因十分复杂,共有二大类型。
1.先天性白发及成因
先天性早老性白发病大都是由于遗传造成的,如遗传性早老病、布科氏综合症、沃登伯格氏综合症往往有家庭内数代遗传的历史,遗传性缺陷、白化病亦属先天性遗传病。除获得性异常为后天性局部皮肤病经数月和数年多数可恢复正常外,这些早老性白发病的病因都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机体酪氨酸代谢途径全部(如白化病)或局部受阻所致。
2.后天性白发及成因
在后天性少白头中有许多是伴随某种疾病发生的,有些则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营养不良所致,引起的原因很多。
(1)营养不良
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等,都会使头发变白;长期缺乏酪氨酸,维生素如B1、B2、B6和A)可使毛发色素细胞减少;
(2)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等,因造成营养缺乏,头发也比一般人的要白得早些;
(3)长期发热
一些长期发热的病人,头发会黄脆甚至变白脱落;
(4)内分泌疾病
有的内分泌疾病,如脑垂体或甲状腺疾患,可影响色素细胞产生色素颗粒的能力而导致 头发过早变白;
(5)其他疾病
脑炎、神经系统病变等也可使头发变白;
白化病病人的皮肤、头发、眉毛都是白的;
皮肤变白的疾病——“白癜风”,如发生在头皮上,头发也会变白;
(6)精神问题
用脑越多,过度焦虑、悲伤、长期抑郁不欢,忧思过度或情绪过度紧张,惊恐等严重精神创伤或精神过度疲劳会引起毛发变白;
(7)黑色素细胞缺失
黑发的颜色主要是依靠发根的黑色素细胞。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在发囊根部的色素细胞便会逐渐停止制造黑色素,故而出现白发。
(二)中医
中医认为,头发变白与肝气、肾气以及人体周身气血的充盈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血热,肾气虚弱,气血衰弱,肾精及气血的滋养逐渐减少,故头发逐渐变白。
1. 精虚血弱
肾精不足,不能化生阴血,阴血亏虚,导致毛发失其濡养,故而花白。
肝血虚则生白发。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固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观,肾又是主黑色,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2. 血热偏盛
情绪激动,致使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根失养,故发早白。
3. 肝郁脾湿
肝气郁滞,损及心脾,脾伤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故而白发。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头发的生长和色泽变化,与五脏六腑的机能盛衰,阳气精血的温煦濡养息息相关。若脏腑机能旺盛,阳气精血充盈,毛发得到充分濡养则黑润秀美,不易脱失。相反,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机能虚弱,气血阴阳亏虚,无以充养毛发则白发早生,稀疏易折。而其中与脾、肾、肝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白发的症状
(一)白发类型
白发在临床中分为青少年白发,中年须发早白、先天性少白头,白化病等。
1.青少年白发
青少年白发的症状可见白发发生散在全头各处,最初头发有稀疏散在的少数白发,大多数首先出现在头皮的后部或顶部,夹杂在黑发中呈花白状。 随后,白发可逐渐或突然增多但不会全部变白。有部分人长时间内白发维持而不增加。一般无自觉症状。
2.中年须发早白
中年须发早白的典型症状是最先发生在两鬓角,逐渐向头顶蔓延,有些连胡须都变白。
3.先天性少白头
先天性少白头以局部性白发较为常见,多见于前头发迹及头顶部,往往一出生就有白发或头发比别人白得早。
4. 产后白发
产后白发增多,多是跟气血亏虚有关,因为分娩造成产妇气血过度耗伤,产后哺乳进一步的消耗气血;产后脾虚虚弱,消化吸收差,影响气血生化;精神状态也有关系,比如经常忧思过度、恐慌、惊吓和精神疲劳过度等。
5.其他病理性白发
如白化病人,皮肤、头发、眉毛都是白的。
(二)白发症状
全身症状:口渴,头发稀少,皮肤干燥,或心烦,或头部洪热,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多汗,急躁易怒,表情淡默,面色不荣,胸闷胁胀,头晕目眩,善叹息。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干,舌质红。
四、白发逆转的肌理
(一)中医白转黑的肌理
1.补肝肾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肝肾同源,故肝肾亏虚则髓海空虚,气血生成不足导致血不养发;即毛发的营养来源于血,而其生机根源是肾,肾精充足,体内气血就充盈,在其滋养下头发生长就茂盛,并且乌黑亮丽,不易脱落。因此,如果出现白发突然增多,或是头发干枯、脱发增多的情况,很可能是肝肾亏虚引起的,需要滋补肝肾。
2.益气养血
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虚则能导致血虚,故气血亏虚则发根失去滋养,出现头发花白。因此头发花白,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则是气血亏虚所致,需要益气养血治疗。
3.疏肝养血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当中木克土,也就是说肝郁会导致脾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出现气血亏虚,血为发之余故肝肾同源头发发白,所以疏肝可以健脾,健脾能够生血,生血可以养发。
(二)西医白转黑机理
补充黑色素以及缺失营养素
治疗引发白发的慢性病及原发病
缓解压力调节饮食改变生活习惯
五、常用逆转白发用药
(一)有助于白发转黑发的中药材
1.女贞
功效: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的成熟果实
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须发早白,阴虚内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头晕目眩,目暗不明,健忘耳鸣。
2.何首乌
功效:何首乌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制首乌(黑豆汁制后)味甘而厚,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等。
3.黑芝麻
功效:为胡麻科芝麻属植物芝麻Sesamum indicum L.的黑色种子。具有补益精血,润燥滑肠的功效。主治须发早白,头晕眼花,妇女产后乳少,风痹,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等。枸杞子,性甘、平、无毒。
4.墨旱莲
功效:为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全草。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祛湿止痒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肾虚齿痛,吐衄咳血,尿血崩漏,阴痒、白浊、赤白带下等
5.桑椹
功效:为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果穗。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的功效。主治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血虚经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二)有助于白发转黑的其他用药
1.肝肾安糖浆
2.肝肾滋
3.生发片
4.绿昂长长颗粒营养素补充剂
5. 复合维生素
以上服药注意事项禁忌:
1. 上述中成药滋补肝肾药物感冒期间不建议服用:感冒在中医辨证为外感表证,均是感受外邪引起,所用药物均是发表药物,服用滋补一补一发不易于药物吸收;且滋补药物均是向里作用,容易留邪不易于感冒恢复;滋补药物多滋腻,感冒期间多有消化功能的减退,两者同时会加重消化负担。
2. 如患者有肝功能损害情况时不能服用生发片与肝肾安糖浆。或者急性肾炎,尿毒症肾衰竭时不能服用任何与此病不相关的药品。
3. 如患者为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则建议患者见查肝肾功能后根据情况指导服用以上药物。
4. 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嘱咐服药期间随时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及时咨询回馈。
(三)白发转黑的生活饮食指导
1.放松精神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锻炼身体
经常锻练身体,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毛发里制造黑色素的细胞活性。
3.增加头部血液循环
采用梳头法或是按摩法:用梳子梳头,或者用手掌或手指揉搓头皮,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2分钟,每分钟梳或是揉搓30~40次。促进发跟部位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性。
4.饮食调整
合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能防治白发,平时需要注重饮食的质量,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选择鲜鱼、牛奶、动物肝肾、黑芝麻、海藻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摄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鸡肉、瘦牛肉、瘦猪肉、兔肉、鱼及硬果类食物等。黑色素的形成过程,是由酪氨酸霉氧化酪氨酸而成的;不要偏食,多吃豆类与蔬菜,动物的内脏含铜较多,柿子、番茄、土豆以及菠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铜、铁等微量元素,对于合成黑色素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杜绝一些富含精制糖和面粉类的食物,不利于头发的生长。